发表时间: 2021-03-29 来源: 聊城日报
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继林
在劳动中获取幸福,在奉献中实现价值,在平凡中成就伟大,冠县退役军人胡均岭战场上不怕流血,劳动一线尽情流汗,以甘做一块红砖的奉献与执着,在不同岗位发光、发热。二等功、全国劳动模范等闪亮的人生奖章,照射出这位朴实敦厚的鲁西汉子内心的伟岸与挺拔。
1957年,胡均岭出生在冠县胡庄村。胡均岭有兄弟姐妹7人,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难。一年级没读完,胡均岭辍学了,他靠自学学会了读书识字。1976年,胡均岭应征入伍。
“最初,我是一名炮手,一枚152口径榴弹炮重21.76公斤。”谈起入伍的经历,胡均岭用手比划着炮弹大小,兴奋之情溢于言表。没多久,部队炊事班要补充人员,当领导征求胡均岭的意见时,他毫不犹豫地回答:听从安排。
就这样,胡均岭成为炊事班的一名战士。本着干一行、爱一行、精一行的理念,他认真负责,很快升任炊事班班长。胡均岭文化水平不高,但擅长琢磨,他发现燃煤灶存在问题,便着手进行节煤改造。改造后的结果让人赞叹:每人每天的燃煤量由原来的1.2公斤降至0.6公斤,胡均岭因此被师部党委授予“学雷锋积极分子”称号。1979年,胡均岭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80年,胡均岭因出色完成种植、养殖任务,荣立个人三等功。1982年,胡均岭转为志愿兵,他发誓,一定要再立新功,不辜负部队对他的期望。
1979年2月,中越边界线上,万炮齐发,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开始。随后的10年间,这里冲突不断,英勇的中国边防将士用鲜血捍卫着祖国的每一寸领土。
1985年,胡均岭随部队开往前线。边境秋冬少雨,吃水十分困难。胡均岭就每天背着水桶,冒着危险四处找水。“除了水桶,光荣弹是必须随身携带的。”前线的战士,每次上阵地前都做好了牺牲的思想准备。在战场上,胡均岭遇到了侄子胡录新。叔侄在危险四伏的战场相见,紧紧拥抱,喜极而泣。简短的相聚时间里,胡均岭与侄子相约,一定要立下战功。
1985年8月21日21时55分,胡均领清楚地记着这个时间,敌人向八里河东山开炮,一发炮弹击中营指挥部。炊事班就在营指挥部几十米外,听到爆炸声,胡均岭带领两名战士冲过去,眼前的景象惨不忍睹:近20名将士倒下,地上血流成河。胡均岭强忍泪水,迅速投入抢救工作中。他对受伤的战友进行初步包扎后,又跑到路边拦截车辆,把受伤人员运到后方医院。最终,15名战友因抢救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。因此,部队为炊事班记集体三等功,为胡均岭记个人二等功。
侄子胡录新也牢记着在叔叔面前立下的铮铮誓言,一次战斗中,他出色完成报话任务,荣立个人二等功。叔侄同立战功,成为一段佳话。
光荣属于劳动者,幸福属于劳动者。
1989年,胡均岭转业到冠县粮食局畜禽开发公司饲养厂工作。当时,饲养厂处在筹建初期,未通水电。胡均岭每天往返8趟到几公里外的地方拉水,一拉就是40多天,为饲养场节约资金5000多元。养猪时,胡均岭和妻子从家里抱来棉被盖到仔猪身上,仔猪成活率由原来的85%上升到99%;养鸡期间,胡均岭针对种蛋受精率低、破蛋率高的问题,胡均岭积极探索,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。自1990年到1994年,饲养场实现利税高达500多万元。
1991年,胡均岭被聊城地区总工会授予“学雷锋、学铁人积极分子”称号;1992年,胡均岭又先后被授予“地区劳动模范”“山东省劳动模范”称号;1995年,胡均岭主动提出到远离县城条件比较艰苦的另一处养殖基地工作,带动养殖基地快速发展,当年,被授予“全国劳动模范”称号。
2017年,胡均岭从冠县粮食局退休。退休的日子里,他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担任局机关退休老干部支部书记,继续为党的工作发挥余热。64岁的胡均岭,用大半生的执着和共产党员的担当,在不同岗位上诠释了“爱岗敬业、争创一流、艰苦奋斗、勇于创新、淡泊名利、甘于奉献”的劳动模范精神。
躬逢伟大时代,只有不懈奋斗,做只争朝夕的“实干家”,才能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,这是胡均岭对自己的新要求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《云好人》网站看到的,谢谢!请记住永久网址:http://www.yunhaoren.com